“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这两句是说,统治者不放过对这位山中寡妇的榨取,而且手段很残忍——农民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照样不顾百姓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和无情的压榨,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简直难以为生。诗人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因而予以无情揭露。

出自杜荀鹤《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①桑柘:指桑林。
②纳税:指缴纳丝税。
③征苗:指征收青苗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这是唐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

参考译文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树柘树全废毁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然征税叫青苗。
时常外出挖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随即四处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赏析
《山中寡妇》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此诗反映了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全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88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汗不敢出

      【文言文】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2
  • 《牧童捉小狼》文言文阅读

    《牧童捉小狼》文言文阅读   牧童捉小狼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3
  •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这七个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29
  • 初中古诗名句默写训练试题及答案

    名句积累。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杜甫《江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4
  • 《越中览古》翻译及赏析

      《越中览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词全文如下: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言】   《越中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5
  • 逍遥游(节选)文言文翻译

    逍遥游(节选)文言文翻译   导语:《逍遥游》表达了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活动的观念,正是庄子自然观的体现。下面是这篇文言文的翻译,欢迎参考!   逍遥游(节选)   先秦:庄周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