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的词意:早上起来太阳初生,被山遮住了一半,远处的楼阁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之中。

出自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释
⑴一丛花:词牌名,双调,七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平韵。康熙词谱载此调只有此体,宋词俱照此填,惟句中平仄小异。
⑵春浅腊侵年:在阴历遇有闰月的年,其前立春节后较迟。春浅,春天来得早。腊侵年,因上年有闰月,下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腊,岁终之祭,祭日旧在冬季后约二十多天,称为腊日。
⑶春妍:妍丽春光。
⑷东风有信:曹松《除夜》:“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东风,春风。
⑸衾(qīn):厚被。
⑹清圆:声音清亮圆润。

参考译文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天气还很寒冷,美丽的春天依然被冰雪覆盖着。不光春天来得迟,它托东风带来的消息也被人们疏忽了,只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了些许春意。不过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毕竟已是大地春回,厚被子盖着有些热了,就连那报时的钟鼓声也清脆圆润起来。
早上起来太阳初生,被山遮住了一半,远处的楼阁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之中。春天已到,人们开始计划着外出踏春了,想必郊外的桃花杏花已经争相开放了。我因为生病没有心情出去游玩,只想懒散的躺着,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赏析
《一丛花·初春病起》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抓住“初春”的景象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景象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有输慵的情绪。这首词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和心绪。
此词抓住“初春”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又疏慵的心绪。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二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这既表现了这年初春的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微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寒夜”以下三句,感觉兼有想像在内。其实并不必真暖和,却仿佛暖和了,暮鼓晨钟其实也还是平常的声音,却仿佛格外清圆了,写早春极细。这和下片“初日”“楼阁”句并用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之一:“旧注,俗以钟鼓声亮为晴占。”亦与此词意合。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感,“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写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
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应“衰病”,“日高眠”合“寻芳计”,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对此,此词表现得刻细腻,真切动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39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这两句是形容画家的妙品。色红而浸在水里的是短短的珊湖,色青而挂下来的是长长的薜荔。“红”、“…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5
  • 秋字·淮南悲木落原文及赏析

      《秋字·淮南悲木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其古诗全文如下: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0
  • 七录

      【文言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①,抄毕朗诵一过,即②焚之,又钞,如是③者六七始已④。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⑤日沃汤⑥数次,后名读书之⑦斋曰&ldquo…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6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赏析4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当…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0
  • 樊姬课外文言文翻译

    樊姬课外文言文翻译   樊姬,楚庄王的王后。樊姬为了劝阻楚庄王不要因打猎,玩物丧志,就不吃禽兽肉,以此来打动楚庄王。而楚庄王从此改过自新。张说曾说:“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下面…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116
  • 经典文言文揠苗助长

    经典文言文揠苗助长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要尊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