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而学文言文阅读

炳烛而学文言文阅读

  炳烛而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

  【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暮:晚,为时已晚 ②何:为什么 ③少:年轻时 ④阳:阳光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 ,文中何不炳烛所蕴涵的比喻意义是 。

  答:学习的重要性 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49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   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25
  • 课外文言文阅读最新选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最新选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3
  • 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古诗翻译赏析

      《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前言】   《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35
  •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翻译及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83
  • 《折桂令·春情》的赏析

      出自元代诗人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⑴,盼千金游子何之⑵。证候来时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34
  • 安得广厦千万间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下一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卷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