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徐文长传题目参考

阅读文言文徐文长传题目参考

  徐文长传(节选)[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其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小题1:文言词语解释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大试辄不利 ( ) ?胡公皆许之 ( )

  ?介胄之士膝语蛇行 ( ) ④了无忌惮( )

  ⑵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总督胡梅林公知之 A.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B.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小题2: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划两处)(2分)

  而 文 长 以 部 下 一 诸 生 傲 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

  译文: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

  小题4:结合具体内容,请简析徐文长的`性格特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辄:就,总是许:答应,同意蛇:像蛇一样 ④ 了:完全 (共4分)⑵ C(2分)

  小题2:而 /文 长/ 以 部 下 一诸 生 傲 之(2分)

  小题3:(1)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葛布乌巾”)(2分)

  (1)并不是天资比别人差,却是用心不像我这样专一罢了,哪是别人的过错呢。(2分)

  小题4:在总督府“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表现了徐文长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纵谈天下事”可见徐文长才华横溢,深得胡总督赏识。(2分,一点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了解古文字词的多义和活用,比如本题中“蛇”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蛇一样”,“辄”有“车印”和“就”之义,“许”有“多一点”和“同意”之义,“了”有“清楚”和“完成”之义。

  小题2: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语境,疏通句子的意思,分析结构,在句子表达的几层含义之间划分节奏。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中要注意名词动用,“葛衣乌巾”要翻译成“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第二句,“天质”:天资;“卑”:低下;“则”:却;“心”:用心;“若”:比;“专”:专一;“耳”:罢了;“岂”:哪;“过”:过错。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人物典型的语言行为来分析,比如“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表现其豪放不羁的性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16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的意思及翻译赏析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的意思: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 出自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1
  • 《文徵明习字》文言文及翻译

    《文徵明习字》文言文及翻译   文徵明习字,文出《书林记事》,记叙了“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406
  •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100
  • 《高先生轶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先生轶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道光间,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礼成,散步于馆外,见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题识曰“天朝参将某公之柩”,异而询之,则乾隆间护送封王之使,至彼…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9
  • 韦应物·《与村老对饮》时代变迁民生疾苦唐诗

    韦应物·《与村老对饮》 鬓眉雪色犹嗜酒(1),言辞淳朴古人风。 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2)。   【注释】 (1)鬓眉雪色:鬓毛雪白,意谓年老。嗜…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78
  • 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技巧

    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技巧   再现情境法。   此法适用于诗歌和写景抒情的散文。好的诗歌和散文都有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背诵时,可在脑中回忆形象和意境,如有图片的提示,效果更好。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