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狼》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狼》

  【例题参考】

  例题一、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

  解析:文言文中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上述加点的“其”字虽均为代词,但它所指代的对象却并非完全相同,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其中,A、B、D都是正确的,而C句若补完整应为:(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根据具体语境来看,这里的“其”应指代“屠户”。

  参考答案:C

  例题二、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

  解析:要判断主人公是谁,必须先把握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即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将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可见作者写本文正是为了讽刺狼。在叙事过程中,文章也是以狼为主导来进行,并以狼最终自取灭亡来结束的。由此可见,在本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参考答案: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

  二、填空。

  1、《狼》的作者(),()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三、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④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3)止:①一狼得骨止()

  ②盖以诱敌()②止增笑耳()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②狼不敢前()

  四、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训练二

  一、阅读课文1、2、3段,完成文后问题。

  1、联系全文,段⑴是故事的(),主要写();段⑵⑶是故事的(),主要写()。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下列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2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泥古者愚文言文翻译

    泥古者愚文言文翻译   泥古者愚是什么意思?来自哪篇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泥古者愚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72
  •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全诗翻译赏析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出自 皮日休《春夕酒醒》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释】  &n…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2
  • 《读孟尝君传》译文及赏析

    《读孟尝君传》译文及赏析   《读〈孟尝君传〉》为中国最早的驳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孟尝君传》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读孟尝君传》   作者: 王安石   世皆称孟…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29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复习题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复习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0
  • 洞仙歌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25
  • 《辩奸论》(苏洵) 原文注释及译文

    《辩奸论》(苏洵)  原文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