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阅读答案附赏析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 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 偶此成宾主。

【注】
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愚溪北池在永州愚溪钴鉧潭北。
②洲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这里指水边山地。
③村坞(wù):村落。
④偶此:与以上景物相对。

(1)宋人吴可认为“风惊夜来雨”中“‘惊’字甚奇”,请作具体分析。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偶此成宾主”一句的理解。
(3)第一句中的“散”,第二句中的“明”写出了雨后景色的什么特点?
(4)“风惊夜来雨”中的“惊”构思奇特,与杜甫的“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参考答案:
(1)“惊”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高树宿雨,经晓风一吹,仿佛受惊而洒落的情景,真是把小雨点写活了;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愉悦;情趣盎然,堪称奇妙。
(2)雨后北池如好客主人,向清晨独步造访的诗人捧出清新明丽之景,使他获得心灵的慰藉。诗人的清闲与北池的清境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诗人把自己也融化入景,成为景中的人物。诗句正是诗人主观感情的流露,更加烘托出景色的幽雅宜人。有了它,使前面四句诗的景物描写更增加了活力。(意对即可)
(3)描写了雨过天晴、残云飘散、阳光灿烂的景色。
(4)两首诗都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柳诗描写了树叶上的雨点被风吹落,生动活泼,赋予了雨滴生机和活力,表达了诗人明朗舒畅的心情;杜诗有感于国家分裂、国事艰难,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之情。

二:
(1)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句中有两个字用得很好,试选一字简析。(4分)                                        
(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偶此成宾主”一句的理解。(4分)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概述画面特点1分)夜雨初晴,隔宿的缕缕残云从江渚上飘散开去,初升的阳光明媚地照着村庄,一 片祥和景象。(具体叙述1分)(意思对即可)
(2)“临”(1分)字化静为动,(1分)生动地写出了夜雨之后,池水上涨水面愈加开阔,高树下临愚池的景象,(1分)突出了高树,与下句联系更加密切;(1分)
“惊”(1分)字运用比拟手法,(1分)生动地描写了高树宿雨,经晓风一吹,仿佛受惊而洒落 的情景;(1分)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愉悦。情趣盎然,堪称奇妙。(1分)
(3)雨后北池如好客主人,向清晨独步造访的诗人捧出清新明丽之景,使他获得心灵的慰藉。诗人的清闲与北池的清境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2分)“偶”字还表明诗人被贬后少有如此闲适,从而抒发了难得的暂忘烦忧、纵情自然的喜悦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
  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
  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题中“愚溪北池”,在零陵西南愚溪之北约六十步。此篇着重描写愚池雨后早晨的景色。
  起首两句,从形象地描写雨后愚池的景物入手,来点明“雨后晓行”。夜雨初晴,隔宿的缕缕残云,从洲渚上飘散开去;初升的阳光,照射进了附近村落。这景色,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使人开朗,舒畅。三、四句进一步写愚池景物,构思比较奇特,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高树临清池”,不说池旁有高树,而说高树下临愚池,是突出高树,这与下句“风惊夜来雨”有密切联系,因为“风惊夜来雨”是从高树而来。这“风惊夜来雨”句中的“惊”字,后人赞其用得好,宋人吴可就认为“‘惊’字甚奇”(《藏海诗话》)。夜雨乍晴,沾满在树叶上的雨点,经风一吹,仿佛因受惊而洒落,奇妙生动,真是把小雨点也写活了。末二句,诗人把自己也融化入景,成为景中的人物。佳景当前,正好遇上诗人今天心情舒畅,独步无侣,景物与我,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这里用的虽是一般的叙述句,却是诗人主观感情的流露,更加烘托出景色的幽雅宜人。有了它,使前面四句诗的景物描写更增加了活力。这两句中,诗人用一个“适”字,又用一个“偶”字,富有深意。它说明诗人也并非总是那么闲适和舒畅的。
  我们读这首诗,就宛如欣赏一幅池旁山村高树、雨后云散日出的图画,画面开阔,色彩明朗和谐,而且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诗中所抒发的情,与诗人所描写的景和谐而统一,在艺术处理上是成功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5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五》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从军…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2
  • 邓剡《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55
  • 朱熹《孤鹤思太清》阅读答案赏析

    孤鹤思太清 朱熹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 夭矫千年质,飘摇万里情。 九皋无枉路,从遣碧云生。 【注】①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3
  • 刘过《夜思中原》阅读答案赏析

    夜思中原 (南宋)刘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①衣冠②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③。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④夜光芒。    注释:…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6
  • 韩愈《楸树》阅读答案

    楸树   韩愈 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 旁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注】①幸自:本自。②新花:指夏日萝蔓攀附在高大的楸树上新开的花。 请从表现…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6
  • 纳兰性德《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阅读答案及赏析

    忆王孙 (清)纳兰性德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愁?结合诗句分析。(4分) (2)这首词用了多种艺术…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