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峨《又寄升庵》阅读答案及赏析

又寄升庵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的滇南之处。自是:应该是。
1.信是自己写的,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的妙处?(4分)
2.“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诗人与丈夫分别既久,年复一年,了无归期,其间鸿雁频传,却久候佳讯不至(1分);一个“懒”字,既刻画了寄信人慵懒不爽的精神状态,又反映了长期思夫望夫的痛楚(2分),并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的基调,可谓一石三鸟,足见诗人择词炼字的功夫(1分)
2.(4分)表现了诗人久盼夫归而不得的痛苦、矛盾的心境(1分)。第三句承上而转以轻松的口吻,似乎在说:对方不能回来既成事实,“自是”无法可想,就地索性听任自然吧(1分)。然而表面的豁达毕竟掩盖不了内心的真情,末句将这种深情推向了极致(1分):自己和丈夫“日边”暌隔,心曲难诉,特请杜鹃致意,而那阵阵“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正暗示着女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呼唤。(1分)

诗人简介
黄峨(1498-1569)明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遂宁人。文学家杨慎之妻,人称黄安人。能诗词,散曲尤有名。所作有《杨夫人乐府》,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又有《杨状元妻诗集》。

背景:
明弘治十一年(1498),黄峨诞生在遂宁县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黄珂,字鸣玉,成化二十年(1484)举进士,初授农阳(今湖南汉寿县)知县,由于他吏治精勤,升迁为御史,在京供职,母亲聂氏,为黄梅(今属湖北省)县尉聂新的女儿,知书识礼,严于家教,她既是黄峨的慈母,又是黄峨的启蒙老师。黄峨自幼聪明伶俐,在母亲的教导下,谨守闺训,好学上进,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手好琴,而对于做诗文、填词曲更有着高深的造诣。
正德十二年(1517)明武宗终日游乐,不理朝政,杨升庵忧国忧民,上疏劝谏,未被采纳,遂以养病为名,回到新都,读书自娱。不久,升庵的原配夫人王氏病故。次年,升庵得知聪明有才、美丽多情的黄峨年过二十尚未许人,便征得父亲的同意,遣人做媒。黄杨二家交谊深厚,门当户对,一说即成。于是,升庵备办丰厚的聘礼,亲往遂宁迎娶黄峨。
嘉靖三年(1524)二月,杨升庵父亲、内阁首辅杨廷和被迫辞职还乡;七月,明世宗更肆无忌禅地迫害议礼诸臣。他派出锦衣卫,将聚众请愿、竭力抗争、勇头邪恶的杨升庵等一百九十人囚入监狱。杨升庵两次受到廷杖,死而复生,最后被谪戍云南永昌卫。
隆冬时节,船已行至江陵(今属湖北省),升庵将从这里起岸,经湖南、贵州到云南。此后山川险恶,道路崎岖,升庵不忍累及爱妻,坚持要黄峨顺长江回蜀。黄峨回到新都,静居榴阁。她强压悲愤,茹苦含辛,孝敬公婆,教哺子侄,为远谪在外的升庵操持家务,排难分忧。
嘉靖五年(1526),被迫辞职还乡的杨廷和担忧国事,思念儿子,忧思成疾,病势沉重。升庵闻讯,回蜀探望,当父亲痊愈后,黄峨便随同升庵,跋涉千山万水,去到云南边陲,成为升庵讲学、著书的好帮手。过了三年,杨廷和病故,黄峨回蜀挑起了家庭重担。在明世宗的严密控制下,升庵被赦还的机会十分渺茫。黄峨由盼望而失望,最后只有自我安慰了。于是写了这首《又寄升庵》。

赏析:
诗人与丈夫分别既久,年复一年,了无归期,其间鸿雁频传,却久候佳讯不至;一个“懒”字,既刻画了寄信人慵懒的精神状态,又反映了长期思夫望夫的痛楚,并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的基调,可谓一石三鸟,足见诗人择词炼字的功夫。
诗的末两句表现了诗人久盼夫归而不得的痛苦、矛盾的心境。第三句承上而转以轻松的口吻,似乎在说:对方不能回来既成事实,“自是”无法可想,就索性听任自然吧。然而表面的豁达毕竟掩盖不了内心的真情,末句将这种深情推向了极致:自己和丈夫“日边”暌隔,心曲难诉,特请杜鹃致意,而那阵阵“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正暗示着女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呼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7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之句意型题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1
  • 以下何人是自缢而死的?

    以下何人是自缢而死的? A.刘陶 B.陈耽 C.张纯 D.张举 正确答案:D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79
  • 姜夔《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阅读答案及赏析

    忆王孙 ­姜夔 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注释】 姜夔(1155~1221…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26
  • 王永彬《同友人游青溪》阅读答案

    同友人游青溪   【清】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3
  • 《摄山秋夕作》阅读答案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番禹人,参加反清斗争,力图恢复大明。他为…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1
  • 王安石《西江月•红梅》阅读答案

    西江月•红梅 宋 王安石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①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②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③疑。惟有青枝不似。 【注】①真妃:唐朝…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