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翻译:
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拄杖纳屦,徜徉湖畔,竟一日而千回。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吧。
鸥鸟们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鸥鸟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不仅对我的美意不理不睬,反而嘲笑我的一片痴心。看来,鸥鸟亦并非我的知已,并不懂得我此时的情怀。昔日这里曾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现在却是明月清风下我的别墅。人世间的悲欢变化该有多少啊?河东绿荫稀少,我还要继续栽种杨柳哩。

1.“千丈翠奁开”一句,写出了带湖            、           的特点。(2分)
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内心生出旷达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

3.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开阔、清澈
2.D(“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的表述错误。虽有带湖美景,但纵是盟鸥,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绪可知了。可见,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细玩稼轩此作,确有“不言言之”之妙。)

3. 一方面,词人直抒胸臆,以“甚爱”二字,表达了对带湖生活的热爱(1分)。另一方面,通过带湖、鸥鹭、白鹤、明月、清风等意象,表现了此间生活的 清静自在,委婉表达了喜爱之情。(1分)又以极其委婉含蓄的笔法,通过鸥鹭“不能解吾杯”(1分),表达自己落职闲居、壮志难酬的孤独、苦闷和悲愤(1 分)。

或:(1)直抒胸臆。词人以“甚爱”二字,表达了对带湖生活的热爱。(1分)
(2)借景抒情。通过带湖、鸥鹭、白鹤、明月、清风等意象,表现了此间生活的清静自在,委婉表达了喜爱之情。(2分)
(3)移情于物,委婉含蓄。通过鸥鹭“不解举吾杯”,表达自己落职闲居、壮志难酬的孤独、苦闷和悲愤。(2分)

赏析:
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词题“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但读细自品味会发现另有所抒。
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次句用“千丈翠奁开”之比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甚爱”原因。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面对如此美景,难怪“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了。这是用夸张写法来说明“甚爱”程度,句格同杜诗“一日上树能千回”:闲居无事,拄杖纳屦,徜徉湖畔,竟一日而千回。下面写因爱湖之“甚”,而及湖中之鸟,欲与这结盟为友——这是用的拟人法。“凡我”三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愿:希望既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这里“莫相”之“相”,虽然关系双方,但实际只表词人绝无害鸟之心,望鸥鹭尽情栖游,无须担惊。《左传·僖公九年》有这样记载:“齐盟于蔡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词里这几句格式,当为《左传》辞句套用,纯是散文句法。
“白鹤”二句,是写对眼前鸥鸟之嘱:托其试将白鹤也一起邀来。由爱所见之鸥鹭,而兼及未见之白鹤,其“爱”更进一层。以上极写带湖之美及对带湖之爱,固然表露了词人摆脱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烦恼和明枪暗箭的惊恐以后心情之宁静,但在这宁静之中又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试想,一个“壮岁旌旗拥万夫”(作者《鹧鸪天》中语)的沙场将帅,竟然落得终日与鸥鸟为伍,其心境之凄凉,可想而知。妙在词中表面上却与“愁”字无涉,全用轻松之笔,这大概就是词人后来所说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的手法吧?如此表达、意境更深一层。
过片紧承上阕遐想。作者一片赤诚,欲与鸥鸟结盟为友,然而鸥鸟如何呢?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它们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其意何在?从下句“窥鱼笑汝痴计”中可以看出。原来他们“立苍苔”,“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湖水”,与词人“同居而异梦”。专心“窥鱼,伺机而啄在词人看来,只是一种“痴计”,对此,他当然只能付之一“笑”了。这“笑”,既是对鸥鸟“何时忘却营营”的讽笑,也是叹自己竟无与无友。“多情却被无情恼”的苦笑。看来,鸥鸟亦并非词人知已,并不懂得词人离开官场之后此时的情怀,所以他怅然发出了“不解举吾怀”之叹。盟友纵在身旁,孤寂之心依旧,无人能释分毫。可见,词人所举之杯,哪里能为永结盟好作贺,只能浇胸中块垒罢了。虽然人们常说“举杯浇愁愁更愁”,但词人并没有被愁所压倒。“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他从自己新居的今昔变化中,似乎悟出了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人世几欢哀”。词人本是心情郁闷,却故作看破红尘、世态炎良。变得益发旷达开朗,因而对隐居之所带湖也更加喜爱了。“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要作久居长栖之计了。词到此处完篇,对开首恰成回应。
如果说上阕旨意全在不写之中写出,那么下阕则就是在委婉之中抒发了。然而其语愈缓,其愈切,感情愈发强烈,较上阕又进一层。天地之大,知已何在?孑然一身,情何以堪!虽有带湖美景,但纵是盟鸥,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绪可知了。可见,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细玩稼轩此作,确有“不言言之”之妙。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8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华察《惠山寺与施子羽话别》阅读答案赏析

    惠山寺与施子羽话别 [明]华察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 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 疏钟隔云度,残叶映泉流。 此地欲为别,诸天生暮愁。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话别场景?(…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7
  • 王勃《别薛华》阅读答案及简析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2
  • 查慎行《晓过鸳湖》阅读答案

    晓过鸳湖    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②岸欲干。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7
  • 中秋的诗句古诗

    中秋的诗句古诗   在古代,有不少以中秋八月十五为题的诗歌,内容多为吟咏月色,思乡怀人,深具自然明朗之美,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秋的诗句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关…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1
  • 古诗词鉴赏之与课内联系题及答案

    诗词鉴赏题选 酒楼秋望 华岳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8.这首诗颔联…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7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浦树:…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