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送隐者一绝》阅读答案附赏析

送隐者一绝   
杜  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1)首句“无媒径路草萧萧”中的“萧萧”二字有何作用?(4分)
答:一方面借径路的荒草茂盛写出了隐者所居环境的萧条冷落;(2分)另一方面表现隐者的安于索居、甘于寂寞和恬淡自适的个性特点。(2分)

(2)简要分析诗歌三、四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诗人认为世间只有白发公道,即使是达官贵人的头上也照长不误,借物抒情,借“白发”表达了对不公正社会的愤慨与批判之情 (句义、手法各1分,情感表达2分。)

【赏析】
首两句从隐者的居所和处境着笔,称扬隐者的德行。“无媒”语出《韩诗外传》:“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 。”原意女子因无人为媒难以出嫁,这里指士子因无人推荐、引见而无法用于世。正因为无汲引者问津,隐者门可罗雀,屋前小路长满了荒草,一片萧索冷落。“草萧萧”暗用汉代张仲蔚事。据《高士传》载,张仲蔚“善属文,好诗赋,闭门养性,不治荣名 ”。透过萧萧荒草,一个安于索居的隐者形象呼之欲出。“云林”,高入云中的山林,这里指隐者隐之处。市朝,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自古以来,隐者乐于洁身自好,有意避开这些争权夺利的尘嚣地,“退不丘壑,进不市朝,怡然自守,荣辱不及”(《周书·薛端传》)。清心寡欲,恬淡自适,诗人对隐者的洁行高志,流溢出钦羡、称颂之情。
     末两句从白发落墨,生发健拔高昂的议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与忧愁有着不解之缘。隐者“无媒”,因而怀才不遇。社会的压抑使他产生忧愁,难以驱逐的忧愁又使他早生华发。他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痛恨扼杀人才的社会势力,呼吁世间公道。诗人充分理解隐者的心境 ,他与隐者灵犀相通,命运与共,对人世、对社会有着相同的见解。他以为,世间只有白发最公道,即使是达官贵人的头上也照长不误,决不饶过。不受财富摆布,不向权贵拜倒,不阿谀,不恂私,一切都公平合理,这就是人间的公道。诗中“唯”字,包含言外之意:除了白发,人世间再没有公道可言。社会不公正,在诗人笔下得到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针砭。这是理性的批判,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有力鞭苔。
    全诗随情感的流动、意绪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节奏和语势:前两句如静静溪流平和舒缓,后两句如滔滔江潮激荡喷涌。批斥的锋芒直指不公道的封建社会制度,议论警动,憎爱分明,痛快淋漓而又不乏机趣幽默。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8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的对偶句

    木兰诗的对偶句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9
  • 薛昭蕴《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 [唐]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含嚬(也作“颦&rdquo…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6
  • 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二)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25
  • 张可久《折桂令 三衢平山亭》阅读答案

    折桂令 三衢平山亭 张可久 倚栏杆云与山平,一勺甘泉,四面虚亭。隐隐浮图,层层罨画,小小蓬瀛。随月去长空雁影,唤秋来高树蝉声。客路飘零,天宇澄清,剑气②峥嵘。 (选自《张小山乐府》…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0
  • 《归雁》《山寄京华亲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軬,秋来处处割断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归 雁 钱 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②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7
  • 韦庄《梦入关》《吴门梦故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梦入关   韦 庄   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吴门梦故山   赵 嘏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秋窗觉后情…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