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素《秋夜曲》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翻译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一: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3、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秋夜?(2分)
4、 赏析“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字的妙处。(2分)
答案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 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秋夜漫漫,难以入眠。(2分)
4、秋夜又长又寒,“逼”得暗虫鸣了一个通宵,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的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2分)

二:
阅读练习及答案:
1.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
2.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3.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4.“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5、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6、“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
2.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3.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4.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5)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2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6)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

三:
(1)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1分)
  从“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2分)
(2)借助动景,以动衬静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赏析:
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8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尤袤《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阅读答案及赏析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其二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7
  • 孔平仲《禾熟》张舜民《村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禾熟 孔平仲①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①孔…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8
  • 宋祁《凉蟾》阅读答案

    凉蟾  宋祁 凉蟾啮残云,飞影上西庑。 鹊鸦依空墙,蠨蛸②已在户。 君行阅三岁,确战亦云苦。 新衣本自绽,故裳复谁补? 朔风万里来,倘或从君所; 风过无传音,徘徊独谁语!…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6
  • 《己亥杂诗》中考试题集锦及阅读答案

    《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1
  • 许浑《闻歌》阅读答案

    闻歌 许浑 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 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 (1)前两句表现了歌曲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后两句是怎样表现歌曲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5
  •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