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歌鉴赏方法及名诗解析

山水诗

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第一、山水诗的共同的特点:

1,浓郁的乡野气息

山水田园诗就是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以及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诗歌。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尾联则描述了他日之约,可以说,真是情韵深长,情融于景之中。

2、境与景的结合

这里说的“境”首先是心境。也就是诗人的情感与外在景物的结合体,是诗人心中已经具有的一种意境。境与景的结合就是说诗人的心境与面对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等结合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是境与景再度结合而形成的充满生命意识的高远的境界。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第三句和第四句写动态的飞燕与静态的鸳鸯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又与一、二两句描写的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在从诗人的“境”(心境)来看,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加上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内心希望能过上安宁的生活。而今,这样的愿望暂时得到实现,面对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由得表现出欢愉的情怀。

3、景物从属情感

诗人写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就是为了抒情,景是为情感服务的,所以,在诗歌中,景物是从属于情感。也就是说,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景物说到底还是为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接着的两句,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所以,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抒情。

第二、山水田园诗歌表现手法

由于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此通过诸如“白描”、“衬托”、“倒装”等手法,达到“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抒情效果。

1、倒装手法

把正常的语言进行倒装,其作用如下:

首先,突出表达的对象

在诗歌中比比皆是。比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句主语倒置了,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杜甫《秋兴》:“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一句不仅主语倒置,而且目的语也倒置了,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通过倒装,突出了诗人所要表现的对象,提高了审美表现效果。

其次,合声律的要求

近体诗,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诗人们常常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我们以词为例,看看因声律的倒装情况。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最后两句:“西北望,射天狼。”本意是:“望西北,射天狼。”因为按词谱这两句是"平仄仄,仄平平。"所以不得不把仄声望"字调个位置。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三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意思是:在这千古江山里,英雄孙仲谋,已无处可觅!因为按词谱“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因此语序需要作这样的变动。

2、衬托手法

《文学写作辞典》说,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来为作为人物活动背景。这样,诗歌表面看来是在写景,而实则是通过景物衬托出了人物的处境,也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们从表面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仔细阅读,实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诗歌。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十分苦闷,于是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孤愤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9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了木兰诗的感受

    读了木兰诗的感受   《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对后人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读了木兰诗的感受,内容如下:   【感受一】   …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1
  • 《早寒江上有怀》阅读答案附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0
  • 贾宝玉因什么戏曲而了悟了禅机?

    贾宝玉因什么戏曲而了悟了禅机? A、《牡丹亭》 B、《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C、《刘二当农》 D、《姜子牙斩将封神》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61
  • 李曾伯《青玉案·癸未道间》阅读答案

    青玉案·癸未道间 李曾伯 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猛拍征鞍登小岭。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贪看前山云隐隐。翠微深处…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8
  • 赤壁之战中谁将中箭的黄盖身上的箭杆咬出?

    赤壁之战中谁将中箭的黄盖身上的箭杆咬出? A.程普 B.韩当 C.甘宁 D.丁奉 正确答案:B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112
  • 余靖《山馆》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