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九年,子厚又例谪永州司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贞元十九年,子厚又例①谪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为深博无涯涘。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②钱约不时赎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③,足相当,则使归。观察使④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⑤,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者,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注释、①子厚:柳宗元的字。例:依照惯例。 ②质:典当,抵押。  ③佣:受雇佣所得。④观察使:官名。 ⑤拜疏:向皇帝上奏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悉令赎归(              )  ⑵比一岁(              )
    ⑶当诣播州(              )  ⑷益自刻苦(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不戚戚于贫贱
B.誓生死不相背负至于负者歌于途
C.无辞以白其大人不以物喜
D.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而君逆寡人者
3、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其 俗 以 男 女 质钱 约 不 时 赎 则 没 为 奴 婢。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
    ⑵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5、文中的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投(1)全部(2)等到(3)前往,到……去(4)更加
2.D
3.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则没为奴婢。
4.(1)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 (2)(柳宗元)希望拿柳州换播州,即使再度获罪,死也无憾。
5. 被贬为永州司马闲暇时刻苦学习,词章博大精 深,表现了他勤奋学习:被贬为柳州刺史,制订了条例和禁令,解救人质,表现了他关心百姓;冒再次贬官的危险,也要与刘禹锡换任职地,表现了他重情重义。

参考译文
贞元十九年,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

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一些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86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75
  • 《黄琬列传》“黄琬,字子琰。东汉黄琼孙也”文言文阅读及试题

    黄琬列传 黄琬,字子琰。东汉黄琼孙也。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ld…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28
  • 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29
  • 高启《游天平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游天平山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高启 作品体裁:散文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指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40
  • 陶渊明《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18
  • 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陈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九重寤寐忆忠诚,故向长沙起贾生。魏阙丝纶新借宠,秦淮草木旧知名。已闻塞下销锋镝,正自胸中有甲兵。万幕从兹无减灶,笑看卧鼓旧边城。诏颁英…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61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