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四菩萨阁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四菩萨阁记
〔宋〕 苏轼
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①如斋,言笑有时。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
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②,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③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为贼所焚。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拔其四版以逃,既重不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全,遂窍其两版以受荷,西奔于岐,而寄死于乌牙之僧舍,版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治平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版以归。既免丧,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故遂以与之。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余视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唯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者,鲜矣。余帷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守之?”简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已。”简曰:“吾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④ 。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蔑鬼者。”“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而不不悛⑤,不帷一观而已,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人之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难矣,而况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乎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既以予简,简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阁成。照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记。(摘编自《苏轼集·三十五》)
【注】①燕居:闲居。②四达:四个地方可通行,这里指有四个门。③阴:指门的反面。阳指门板的正面。④如律:按法规神律。⑤悛:改悔。
2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致画与公卿                                        等:相同。 
B.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轼者                  示:显示。  
C.而其子孙不以衣食者                             易:交换  
D.子之矣                                                  勉:努力。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苏轼把画交惟简收藏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八版皆吴道子画  
②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③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  
④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  
⑤余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  
⑥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皇所建的藏经龛有四个门,每扇门板正反两面各画一幅神佛画像,共有十六尊。
B.神佛画像出自吴道子之手,又历经战火和辗转流离,是众多藏品中苏父最为喜欢的。
C.惟简以其师父教导的名义,索要苏轼亡父心爱之物,并于第二年建了一座阁子来保存。
D.文章叙议结合,写收藏珍贵文物之不易,守成更为艰难,表达了对长久保存它的担心。
5.请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3分)
(2)简以钱百万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象其上。(3 分)

参考答案
2.B
3.D
4.C
5.(1)学生们没有办法使他高兴,就抢着弄到他喜欢的画,希望他能露出点笑容。
(2)惟简用百万的钱建造一个大阁子来藏画,并且(在)阁上画上我父亲的像。

【解析】
2.
试题分析:示:给……看。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联系上下文内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并于第二年建了一座阁子来保存”曲解文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悦”译为“使……高兴”、“庶几”译为“些许”。(2)句中关键词“为”译为“建造” 、补出省略的介词“于”,“于其上”。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当初,我父亲对事物没有什么偏好,闲居在书房时,连说笑也不多。只是他曾经很喜欢画,学生们没有办法使他高兴,就抢着弄到他喜欢的画,希望他能露出点笑容。所以(父亲)虽是百姓,但得到的好画却能和公卿相比。

  长安有个旧的藏经书的阁子,是唐明皇帝时期建造的,阁门有四个,八面都是吴道子的画,正面画菩萨,背面画天王,神佛像总共有十六尊。广明年间,(黄巢、王仙芝)作乱,(阁)被贼寇放火焚烧。有个不知名的和尚,在兵火中抽起四幅画逃跑,既因沉重而不好背,又因被叛军追得紧,怕不能保全画,就把两版贯穿起来背在身上,向西跑到岐山,(后来和尚)死在他所依附的乌牙僧舍中,这四幅画存在那里已经一百八十年了。有朋友用十万的钱买到了它们,拿来给我看,我归还他的价钱,买了它们,把(它们)送给了父亲。父亲喜欢的画,有一百多幅,一时得到这四幅画,就认为它们是最好的。

  治平四年,父亲在京城去世。我从汴梁到淮河,沿长扛逆流而上,带着这四幅画回乡。守孝结束后,曾经跟我有交往的和尚惟简,述说他师父的教导,教我替父亲捐献他特别喜欢而我又不忍心割舍的东西。我接受了他的意见,心想父亲非常喜欢而我又不忍心割舍的东西,没有比得上这四版画的了,所以就把画给了他。并告诉他说:“这是像唐明皇帝那样的人都不能保住而被贼寇烧过的画,何况对我这样的人呢!我看天下收藏这类文物的人很多,但有能保存到三代的吗?那些当初渴求画时生怕不能得到,而得到后,又生怕失去,但他们子孙不用它来换取衣食的,是很少的。我只是考虑我不能长期保存这些画,因此就给了你。你准备用什么办法保护它们呢?”惟简说:“我用我的生命来保护它们。我的眼睛可以失明,我脚可以被砍断,而我的画不可以被抢走,像这样,就足够保护它们了吧?”我说:“不可以.这只是够你这辈子保护它们罢了。”帷简说:“我又向佛盟誓,而且依靠鬼神来保护它。凡是拿走画的,和凡是把这画给别人的,他的罪过都得依佛法按神律处置。像这样:就足够保护它们了吧?”我说:“还不可以,世上有不相信佛又蔑视鬼神的人。”(惟简)说:“如果这样,那么又凭什么来保护它们呢?”(我)说:“我把这些画给你,主要是将它们作为先父的捐物。天下哪有没父亲的人呢?难道有谁忍心拿走别人父亲的捐物呢?如果他听说了这种情况仍不罢手,不只是看一下就行,而要一定拿走它然后才感到愉快,那么,这个人人品的好坏,与广明之乱时烧画的贼寇是一样的。这些画要保全到子辈孙辈都很难,更何况要长期拥有它们呢!况且不可以取走这些画(的念头)在于你,取不取走(的结果)在于别人。你努力吧,你只要守住不可以取走这些画(的念头)就行了,后来的事又怎么知道呢?”我把画给惟简后,帷简用百万的钱建造一个大阁子来藏画,并且(在)阁上画上我父亲的像。我捐了其中二十分之一的钱,希望在第二年冬天阁子能够建成。熙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88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译文】 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出自】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八月十五…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95
  • 《青楼曲》原文及鉴赏

      《青楼曲》   明·程嘉燧   细雨春风花落时,金华腊酒解酴?。   当垆少妇知留客,不动朱唇动翠眉。   作品赏析:   (《浪淘集》自序曰:“余弱冠好唐人诗,学之三十年,辄…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6
  • 《尉缭子十二陵》文言文

    《尉缭子十二陵》文言文   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因)[困]在于豫备;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敢断;得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6
  • 郑板桥知潍县文言文阅读理解

    郑板桥知潍县文言文阅读理解   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2
  • 谢灵运《登池上楼》简析

    谢灵运《登池上楼》简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及穷海,卧З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И,初景革绪风,…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431
  •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 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 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 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 闻鸡坐欲驰。 文天祥在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以前,过着一种被迫罢官、…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