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唐太宗论弓矢
原文
上①谓②太子少师③萧瑀曰:“朕④少好⑤弓矢⑥,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⑦,乃曰‘皆⑧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⑨,则脉理皆邪⑩,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15)悟向⑾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⑿,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⒀,数延见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阅读练习
【注释】: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o),屡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参考答案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
1.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
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7.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2.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8.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9.翻译(2分)
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0.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2分)
11.唐太宗“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于是得来了“贞观盛世”,联系我们所学课文,请再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参考答案:
7 ⑴从前 原来 ⑵ 事物
8D
9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
10 唐太宗是一位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的贤明君主。(意思对即可)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使国家强盛起来。

注释
①上:皇上,这里指李世民。
②谓:对…说,告诉。
③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老师。
④朕:皇上的自称,我。
⑤好:爱好。
⑥矢:箭。
⑦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
⑧皆:全、都。
⑨直:笔直
⑩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邪:不正。
⑾向:从前的。
⑿务:事务。
⒀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⒁ 数延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数(shuò),屡次。延,邀请。
15.始:才。
16、直:竖直。

译文
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我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况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政治上的得与失。

赏析
唐太宗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他以民为主,聪明,虚心受教,他不高高在上,关心民间疾苦,关心人民,善于治理国家,并且明智,能辨别是非,尽职尽责,善于自省,善于纳谏,非常开明,是一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君主,举一反三。是一个在生活中能够学习道理并且实践的人。

唐太宗的为政
唐太宗认为民是治国之本。他说:“欲为君者,能以德和民。”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本文所揭示的他的英明主要表现在:
1、善于自省
2、善于纳谏
3、关心百姓疾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89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原文及赏析

    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原文及赏析   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   作者:皇甫松   朝代:唐朝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7
  • 周密《观潮》文言文翻译

    周密《观潮》文言文翻译   《观潮》是周密写的是钱塘江的海潮的景观,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周密《观潮》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观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6
  • 四月二十五夜――胡适

    吹了灯儿,卷开窗幕,放进月光满地。 对着这般月色,教我要睡也如何睡! 我待要起来遮着窗儿,推出月光,又觉得有点对他月亮儿不起。 我终日里讲王充,仲长统,阿里士多德,爱比苦拉斯,&h…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9
  •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古诗词翻译赏析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9
  • 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朝代:五代 作者:顾敻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

    古诗文 2020年3月16日
    649
  •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