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阅读答案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9.(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10.(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简析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902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百家姓.印》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印》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印(Yìn)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友于郑,建立郑国,为伯爵。至郑穆公有儿子姬…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4
  • 贯云石――【双调】醉春风

       【双调】醉春风   元代:贯云石   羞画远山眉,不タ宫样妆,平白地招揽这场愁。枉了那旧日恩情,旧时风韵,   直恁么改模夺样。   【间金四块玉】冤家早是没胆量,遭逢着很毒…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8
  •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   一、 通假字   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8
  • “云布长天龙势逸,风高秋月雁行齐。”的意思及赏析

    “云布长天龙势逸,风高秋月雁行齐。”这两句逸句是说,天上的白云,布成一条龙的态势,安安闲闲地停留在辽阔的天空;风高气爽,明月高照,秋雁排成整齐的字行在空中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0
  • 《曹司农竹虚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启示

    曹司农竹虚言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5
  • 《阳休之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阳休之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完成4~7题。   阳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风概,好学,爱文藻,时人为之语曰:“能赋能诗阳休之。”孝昌中,杜洛周陷蓟城,休之与宗室南奔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