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且看下面这首唐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后两句生动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从中也再次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描摹并再现了瞬间的动态情景,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诗次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容,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起读者对前后情节的许多美丽想象。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再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
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脱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许多诗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诗作,由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如杜甫的七律《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颔联两句利用互文修辞,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乐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开”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客至”之情至颈联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愉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982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大林寺桃花》《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6
  • 优秀散文赏析:读诗经

    优秀散文赏析:读诗经   伴着沾满历史风霜的钟鼓   一架恢宏而古老的木铎   御风而行,把风雅颂传送到我眼前   这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清新诗句   一页一页,泛黄的竹简随夜色慢慢…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5
  • 《蜀相》《武侯庙》阅读答案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 &nbs…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1
  •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1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nb…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3
  • 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元·虞集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