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诗歌结构层次的思路和方法

概括诗歌结构层次的思路和方法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个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个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的感想。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2【方法概括】
律绝的结构虽然比较灵活,但一般情况是起承是一层,转合是一层,即所谓的“前二后二”。
把握诗歌的思路,一般的方法是按照首、颔、颈、尾的关系来处理。首、颔、颈、尾的关系,通常是我们说的起、承、转、合。首联照应题目,一般以眼前所见之景起;颔联紧承首联内容展开,或者总分关系,或者递进关系,或者并列关系;颈联在写作的内容上与颔联紧紧相连,但在写作的角度、表达方式和写作重点上有所转移,要与颔联有明显区别,是为“转”,同时,又要为主题的出现作铺垫;尾联一般是点明题旨,抒发感情,暗合开头,照应题目。
词曲的结构和思路大致同诗歌。
在组织答案表述文字上,一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
结构层次:诗/词/曲可以分为X层,第一层是XX句(或者XX句是第一层),写了XX内容,第二层是XX句(或者XX句是第二层),写了XX,抒发了XX感情。
思路:前X句先写XX,再写XX,后XX句写XX,再写XX,表达了作者XX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08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l)(4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98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诗经硕人翻译及赏析

    诗经硕人翻译及赏析   原文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1
  • 风流双枪将的英雄是()。

    风流双枪将的英雄是()。 A.董平(正确答案) B.徐宁 C.花荣 D.王英

    题库 2022年9月8日
    125
  • 陈继儒《霜天晓角》阅读答案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  &n…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0
  • 木兰诗译文加古文

    木兰诗译文加古文   《木兰诗》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分享了木兰诗译文和古文,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0
  • 苏轼《和桃源诗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和桃源诗序 》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①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helli…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59
  •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木兰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   本…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