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型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2014·山东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  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浣溪沙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注]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 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3.“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5~6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得乐天书
元 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②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注】 ①乐天,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185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八月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②省,记得。
5.这两首诗都表现出元稹与白居易之间深厚的友情,请 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对龙潭夜的描写主要集中 在前三联,作者选取 了“花香”“溪声”“栖鸟”“草露”“松风”等意象,构筑了一幅月夜静谧的图景。答题时,要注意把作者的情感表达与景物描写结合起来。
【答案】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 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 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中“茅屋隔溪声”以动衬静,“松风偏与葛衣轻”又运用拟人手法,作者还调用了诸如嗅觉、听觉、视觉等感官描写。答题时,要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诗中运用了衬 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答案】将定情信物剪碎反映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情感;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之极。
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阕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答案】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下阕乐景衬哀情(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思念、留恋,倍增其哀。
5.【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 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前首诗作者运用“惊坐起”这一细节描写当时的感受;后首诗第一句从正 面写作者泪流满面,第二句从侧面来衬托作者伤心到了极点,以此来表达情感。
【答案】第一首“惊”写出了诗人当时震惊的感情,“惊坐起”惟 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说白居易遭贬时的震惊情态,从而表现出元、白二人友谊之深。第二首诗的第一句写自己收到白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句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 话了。从而表现出元、白二人友谊之深。
6.【解析】这道题主要通过对比阅读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先要找出二者的相同点——细节描写;然后挖掘两者不同之处,前者更多地寓情于景,后者则用侧面烘托。具体分析时要结合诗句。
【答案】同:两首诗都借助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两人的友情之深。
异:第一首既有生活细节,又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第二首,除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细节,还写到了妻女的表现,从侧面烘 托出诗人接到信之后的异常表现,表达深厚友情。(结合诗句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00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叶梦得《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阅读答案

    临江仙  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叶梦得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寄声聊为诉离忧…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1
  • 关汉卿《[双调]碧玉箫》阅读答案及解析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1)“秋景堪题”体…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1
  •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阅读答案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nbsp…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103
  • 吴融《子规》阅读答案

    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6
  • 戎昱《塞下曲》(其六)阅读答案附赏析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 q…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7
  •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阅读答案及赏析

    山亭柳·赠歌者 晏殊 家住西秦,赌①博艺随身。花柳②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成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