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曹、马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破之,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路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① 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
② 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
③ 傅嘏(gǔ),字兰石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
B.师又谢朝士曰            谢:道歉
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        引:率领
D.谁任其咎                咎:失败
5.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   )(3分)
①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始以相赏  ② 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③ 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④ 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⑤ 司马欲委罪于孤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没有人受处罚。
B.陈泰率领雍州与并州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
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胜利。
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用兵之时一般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3分)
⑵ 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3分)
⑶ 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4分)

参考答案
4、D(咎:过错、罪过)
   5、B(①是曹操所说,表现曹操“收人心”,⑤司马昭所说,但不能表现“收人心”)
   6、D(A、“没有人受到处罚”错,“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B、“结果战败”错,原文为“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C、“军队‘人心摇荡’”错,原文是王基上疏说“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
   7、①(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邀”、“全”各1分,大意1分)
    ②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得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临履”、“谓”各1分,大意1分)
   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责问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被动句、“谢”、“不暇”各1分,大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操亲自(率兵)攻打乌桓,他的部下将领都劝阻。(曹操)打败乌桓归来之后,询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重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谋求侥幸的胜利,虽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上天辅佐,不过这不可当作常例。诸位的劝止,才是完全之计,因此重赏你们,今后(有建议)不要不好意思说出来。”
    魏国(准备)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毌丘俭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从,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大败。朝廷上下议论,要将(出征的)的众将领贬出朝廷,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建议,才到了这种地步,这是我的过错,诸位将领有什么罪?”都宽宥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唯独他被削去了爵位。
    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把力量合并在一起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这个建议,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恐万分,都逃了回去。司马师给朝中士大夫道歉说:“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因此人人都惭愧而又高兴。
    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让他率领驻军转移到北山据守。王基依据实际情况向司马昭上疏说:“如果把军队迁移到(北山)依靠险要的地势,人心动摇,对于形势有很大的损害。”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的首领,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
    然而关东的败仗,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过错?”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说:“司马王仪想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吗?”把王仪推到帐外杀了。这件事就做错了。
    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自己担起来,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力为他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归罪(责)于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打了败仗),结果被他讥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失去了国家,葬送了军队,并不是不幸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11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已酉端午

    朝代:元代 作者:贝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古诗文 2020年3月18日
    554
  •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的意思及翻译赏析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译文]  醉翁在颖州作的词,至今歌女仍在唱。哎,时光如电光一闪而过,至今已经四十三年了。   [出自]&nbs…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6
  • 幽王击鼓文言文练习题

    幽王击鼓文言文练习题   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0
  • 《宋史·曹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曹翰,大名人。少为郡小吏,好使气陵人,不为乡里所誉。乾祐初,周太祖镇邺,与语,奇之,以隶世宗帐下。世宗镇澶渊,署为牙校,入尹开封,留翰在镇。会…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77
  • 文言文教学参考

    文言文教学参考   (一)学弈   1、译文: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7
  •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