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戆窝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戆窝记

方孝孺

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材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气节者偃蹇可畏,而才智者聪慧可喜。可喜者,易以成功,亦易以致乱;欲制祸乱于未萌之先,非得可畏者而任之,不可也。

汉汲长孺、吴张子布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视人君之尊不为之动,遇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此皆流俗所谓戆人也,而朝廷恒倚之以为重,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彼岂用区区之才智以服人哉!人望而惮之,以其节之足尚也。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材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譬彼甘脆之味,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须无之。人君无可畏者在其侧,欲无危败难矣。

余少慕古之戆者,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今也天子惩近代之弊,立谏诤,风厉在位,俾得言事,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

同邑潘君伯理甫,年七十余,而以戆名其窝,岂慕长孺辈者乎?于其名可从而知其志,惜其老而不获见于用也。然有志者不累乎用舍,居乎家、行乎乡,与用邦国奚异焉?使长孺、子布为布衣,亦将闻于时、传于后,其肯泯然与庸众人等乎!君居其名、师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于世者,是亦余之所慕者也,愿造君之窝而相与论之。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负气:恃其意气
B.以其节之足尚也尚:同“上”,上升
C.今也天子惩近代之弊惩:戒止
D.君居其名、师其道师:学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乎家、行乎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而以戆名其窝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D.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以其无礼于晋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的一组是

①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②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
③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④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

⑤有志者不累乎用舍⑥立谏诤,风厉在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篇便提出:“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可谓振聋发聩、先声夺势,也定下了全文激昂的基调。
B.作者对流俗所谓的“戆人”作了定义,他们不取合当世,不阿附权贵,遇到事情就争论不休.
C.作者表明仰慕古之戆者的心迹,表达了欲与“长孺”、“子布”结交而不可得的遗憾.最后,表达了对同乡的赞美之情,并且想要造访倾谈.
D.作者以“甘脆之味”、“姜桂之和”来分别喻“材智之士”和“气节之臣”,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别有韵味而又富于理趣。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4分)
②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3分)
③于其名可从而知其志,惜其老而不获见于用也(2分)

参考答案:
9.B.尊重
10.A
11.C
12.B.遇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
13.1常常因为运用才智的人奔跑追逐的太快了,(他们)谋求奇异的事情窃取名声,用来取悦君王,最终招致无穷的祸患(以,用,悦,卒,致)
2果真能得到戆直的人出来相应他的请求,那么国家大治就可以希望了.(诚,治,冀)
3.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他的志向,可惜他到了晚年还不能被任用.

参考译文:
 君子的可贵之处在于气节的伟大而并非才智的出众。天下不曾缺少有才智的人,但当社会秩序混乱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才智过人的人为了取得名利而苦思冥想,寻求新鲜奇异的事儿,编出花言巧语以讨取君王的欢心,最终往往招致无穷的祸患,可是有气节的人却不这么做。有气节的人傲气风发,让人可敬可畏(疏远),而有才智的人灵活聪慧,让人可喜可佩(亲近)。让人可喜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也容易引起纷乱,所以要想在祸乱还未发生之前制止它,就必须得让有气节的人来做不可。汉武帝时的汲长孺,吴国的张子布等人,都自负正直,敢坦然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理直气壮地面对对方,一点儿也没有为了迎合某些事物而屈服、退让的意思,对于君王的威严、权势不为所动,遇到事儿总是毫不留情地当面劝谏或争论(不好的地方)。这就是俗说的“戆人”(迂愚而刚直的人,在一般人看来是傻),但是朝廷依然委其以重任,狐鼠之盗一类的小人往往通过观察对方的行动是进是退来决定应该对其恭敬还是侵犯,故又怎能仅仅用才智来使他们真正认可和屈服呢!一个人若使人敬畏,正是因为他有不屈不挠的气节。一个国家可以数十年不用有才智的人,但绝不能一天不用有气节的臣。就像是甜美酥脆的食物,即使很长时间不吃,也不会得病,但是对身体有好处的生姜和肉桂却不能不吃。君王如果没有令人可敬畏的有气节的臣子在旁辅佐,那么想要没有危险和失败发生就比较难了。我年少时仰慕古时的“戆”人,想与长孺、子布这样的人交朋友,但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便想着广结天下之士,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说我“戆”的人有不少,①但是我所仰慕的“戆”人却还未曾谋面,②但是我却还没见到一个仰慕“戆”者的人,为何有节义之士只有在现在这么少了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12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2
  • 文言文《卫人迎新妇》原文翻译及赏析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3
  • 《观书有感》

    注释 其一: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22
  • 《围炉夜话》

    原文】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 教导子弟要从幼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205
  • 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和思考

    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和思考   误区之一:字字精准加寻章摘句   几乎所有的考试,凡涉及默写填空,多一字,少一字,错一字,概不给分,哪怕这一字改动无关紧要,哪怕改动后的这一字与原文相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38
  • 势利鬼吴生文言文翻译

    势利鬼吴生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1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