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五代史记一行传叙》阅读答案及翻译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宋)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①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注】①俛:同“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             怪:对……感到奇怪
B.风俗隳坏                         隳:毁坏
C.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     负:辜负
D.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泯没而无闻者                      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
D.吾得二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 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5分)
译文:                                                                
(2)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2分)
译文: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6分)
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 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参考答案】
6.C
7.B
8.(1)虽然够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与其享用着别人给的俸禄,低着头忍受着羞辱,如何比得上无愧于内心,放纵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乐(或:让自己得意开心)呢?(2)权力和利益都不能让他的心灵屈服,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都不违背他的道义。
9.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的错误在于望文生义。负:具有。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B.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A.介词,前者译为“在”,后者译为“比”。C.前者,代词,……的人;后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前者,句末语助词,不译;后者,兼词,于之。文言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大纲》规定的十八个虚词范围之内,同时虚词考查与课内知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有四句话出自课文,考生应在准确理解课内语句的基础上结合文段进行辨析,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虽”,虽然,“中道”,中庸之道,“俛首”,低着头,“孰”,如何,语句流畅1分;(2)“违”,违背,语句流畅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学科网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本句话的意思为:自古贤才,有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蕴藏于内心而并不表现出来的,有的人困顿地生存于简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们即使有颜渊的品行,不遇到孔子这样的人也会名声显扬,况且是世道多有变故而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时候呢。本题可据此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唉!五代之乱达到顶点了,这就是传记上所说的“天地间的光明被封闭、高洁的雅士都去隐居”的时代吗!在这个时候,作臣子的杀害他的国君,作儿子的杀害他的父亲,而那些士大夫们却安享着国家的俸禄,占据着朝堂,十分满足不再有廉耻之色的人到处都是。我认为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却奇怪这个时候可以称道的人何其少啊。难道果真没有这样的人吗?虽然说战乱兴起,学校教育被废弃,从而礼仪衰败,风俗毁坏,而到了这个地步,然而自古以来天下大乱之时未尝没有这样的忠臣义士啊。我想必有洁身自好的义士,因愤时疾世远离尘世而不能显露于世。自古贤才,有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蕴藏于内心而并不表现出来的,有的人困顿地生存于简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们即使有颜渊的品行,不遇到孔子这样的人也会名声显扬。况且是世道多有变故而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时候呢。我又认为必然还有怀抱才能、修炼节义,但沉沦在社会底层而默默无闻的人。我在传记中寻找这样的义士,却因乱世分崩离析,书上文字残缺,不能再找到了。找到的仅仅就是四五人罢了。
生活在山林中和麋鹿为伍,虽然够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与其享用着别人给的俸禄,低着头忍受着羞辱,如何比得上无愧于内心,放纵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乐(或:让自己得意开心)呢?我找到了两个人,名叫郑遨、张荐明。
权力和利益都不能让他的心灵屈服,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都不违背他的道义。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石昂。
如果对君主有利,因为忠诚而获得罪名又何必为自己表白,有直至死亡也不说出来的人,这就是古代的义士啊。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程福赟。
五代时期社会混乱,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一直到兄弟间、夫妇间的人伦关系,没有不严重毁坏的,而伦理几乎灭绝了。就在这样的时刻,能够以孝悌之礼修身于一乡并且像风一样推行到天下的人,还是或许有的,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显著,也没有书籍记述编排,只有他们的姓名有的还能够在书中见到,我也不敢埋没他们。而大致可以写下来的人,我也找到了一个,他叫李自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14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9
  •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之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4
  • 浙东愚妇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浙东愚妇》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 1、文言文   浙东有妇,育一子。其夫嗜赌,室中财物罄,家徒壁立。妇规之曰:“室无现粮何以存,愿改邪归正。”夫怒,拳…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3
  • 方孝孺《深虑论》文言文及翻译

    方孝孺《深虑论》文言文及翻译   《深虑论》是一篇史论。作者列举历代兴亡的史实,指出历代君王仅仅片面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盖的问题,但却将原因归结为非人智能所虑及…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0
  • 论诗三十首·二十五

    朝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古诗文 2020年3月2日
    526
  • 本草纲目草部杜若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杜若文言文   释名   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   气味   (根)辛、微温、无毒。   主治   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   附方   李时珍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