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何如日远》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长安何如日远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①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③。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④问明帝:“汝意谓⑤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⑥。”元帝异⑦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⑧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⑨?”答曰。“举⑩目见日,不见长安。”

翻译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地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过江避难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元帝感到很诧异。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解释
①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③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涕:眼泪
④因:于是
⑤意谓:心里认为。
⑥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⑦异:对…感到诧异
⑧更:再,又。
⑨邪:(yé)同“耶”。
⑩举:抬起。

阅读训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2.潸然流涕()
3.元帝异之()
4.更重问之()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参考答案
一、1.洛阳2.流泪的样子3.感到很奇怪4.再,重新
二、1.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2.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三、明帝两次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能说出个道理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12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龙的霸气诗句,赞美龙的古诗

    《辞源》云“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又云“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rd…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84
  • 《游敬亭山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游敬亭山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曾过响潭,…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08
  • 关于冬至的诗句有哪些?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地位便不亚于新年。那么,在文人墨客心里,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样呢?今天就为大家整理关于…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0
  • 文言文《及之而后知》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及之而后知》原文及翻译   《及之而后知》原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0
  • 读懂文言文的关键是朗读

    读懂文言文的关键是朗读   朗读   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活动,是读者与文本之间以声音为媒介进行的情感、思想的交流,阅读主体通过声音激活文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2
  • 《论语·公冶长》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论语·公冶长》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①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②,无施劳③。”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