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传》“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晏殊传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晏)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太后谓东宫旧臣,恩不称,加给事中。预修《真宗实录》。进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改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秘书监,为三司使,复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太后崩,以礼部尚书罢知亳州,徙陈州,迁刑部尚书,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 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於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谏官奏留,不许。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徙陈州,又徙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祀明堂,迁户部,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迁兵部。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諡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遗诏权听政     权:暂时      B、益务进贤材              务:致力于
C、逾年,病浸剧     浸:浸染      D、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篆:用篆书写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B、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C、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D、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被提拔担任右谏议大夫并兼任侍读学士,太后认为晏殊是东宫旧臣,皇恩和他的身份不称,因此提拔他担任给事中的职务。
B、晏殊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五代以来,学校教育被荒废,晏殊使学校教育兴盛起来了。
C、有人上奏论述晏殊役使官军去整治出租屋来谋取利益是违法行为,但是当时的人却认为依据辅臣惯例可以向国家宣借,并不是晏殊的罪责。
D、晏殊死后,皇帝虽然亲自来祭奠,但仍把没有去给晏殊探病当作遗憾,因之罢朝二天。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坐从幸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2)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参考答案
4、C(浸:渐渐地。注意这个词是修饰“剧”这个动词,它充当的是状语。)
5、B
6、B(原文是“兴学自殊始”,意思是“兴办学校从晏殊开始”。)
7、(1)因为跟着皇帝驾临玉清昭应宫,随从拿着笏板来晚了,晏殊发怒,用笏板打那个人,把人家的牙齿打断了,御史弹劾晏殊,晏殊被罢官做了宣州知府。
   (2)宸妃生下皇上做天下君主,可是晏殊曾经受诏命为宸妃墓写墓志铭,却隐瞒没有提到这件事。

参考译文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遵奉遗诏暂且垂帘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自想独自参见太后,(对于这件事)朝中没有人敢决定这个建议的。晏殊提出建议说:“向太后奏事的群臣,太后垂帘听取(即可),都不能见(太后的)面。”方案就决定下来。
    因为跟着皇帝驾临玉清昭应宫,随从拿着笏板来晚了,晏殊发怒,用笏板打那个人,把人家的牙齿打断了,御史弹劾晏殊,晏殊被罢官做了宣州知府。过了数月,改任应天府,延请范仲淹来教学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弃,(重新)兴办学校从晏殊开始。皇帝下召提拔晏殊担任御史中丞,改任资政殿学士、兼任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任秘书监,担任三司使,又担任枢密副使,没有上任,改任参知政事,加封尚书左丞。太后拜谒太庙,有人请求太后穿衮冕,太后拿这件事询问晏殊,晏殊用《周官》“拜见太庙应该穿”后服来回答。太后死了,在礼部尚书的任上罢免管理亳州,贬谪到陈州,提拔担任刑部尚书,以本官的职务兼任御史中丞,又担任三司使。 庆历年间,提拔担任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
    晏殊平时喜欢贤能之人,当世知名之人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自他的门下。等到他做了宰相,更加致力于推荐贤能之人,而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得到提拔重用,甚至官职做到了台阁,增加了当时的贤能人才。皇帝也下定决心,想凭借这些人才改革政治,可是那些小人权贵觉得没好处。晏殊让欧阳修出京担任河北都转运,谏官上奏说要把欧阳修留在京城任用,皇上没有答应。孙甫、蔡襄上奏说:“宸妃生下皇上做天下君主,可是晏殊曾经受诏命为宸妃墓写墓志铭,却隐瞒没有提到这件事。”又上奏批评晏殊役使官兵建筑出租房来谋求利益。因为这个原因,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颖州知府。可是,(实际上)晏殊是因为章献太后刚刚垂帘听政,所以,墓志铭里不敢提到;而他使用士兵,是当时辅臣例行的公开借用的情况,当时(的人)都因此认为不是晏殊的罪过。
    贬谪到陈州,又贬谪到许州,渐渐地恢复了礼部、刑部尚书。祭祀明堂,提拔到了户部,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职务管理永兴军,贬谪到河南府,提拔到兵部任职。因为疾病,请求回到京师寻访医药。身体已经好了,又向朝廷请求调出京城做留守,皇帝特别留下他在经筵边侍讲,皇帝下诏五天一次和自己起居,仪仗侍从一如宰相的标准。过了一年,病情渐渐地加重,皇帝乘着轿子将要去探视他。晏殊立刻派人骑马向皇帝上奏,说:“我老了,还生着病,您过来超越了礼法,我不值得让陛下担忧也。”不久晏殊就死掉了。皇帝虽然来祭奠,却把没有来探病作为遗憾,特地为他朝两天不上朝,追赠司空兼任侍中,諡元献,在他的墓碑的碑首用篆体写上了“旧学之碑”四个大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4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南楼令·疏雨过轻尘

    朝代:清代 作者:朱彝尊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疏雨过轻尘,圆莎结翠茵,惹红襟乳燕来频。乍暖乍寒花事了,留不住,塞垣春。归梦苦难真,别离情更亲,恨天涯芳信无因。欲话去年今日事,能几…

    古诗文 2020年3月25日
    608
  • 《沧州石兽》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州石兽》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4
  • 文言文《陈情表》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陈情表》译文及注释   《陈情表》是高中生学的文言文,下面是文言文《陈情表》译文及注释,为大家提供参考。   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2
  • 《孟子·告子上》的文言文练习题

    《孟子·告子上》的文言文练习题   阅读理解。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0
  •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诗词全集

      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38
  • 贺新郎(寿欧阳新卿)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卓茕欧阳子,是江山、毓秀钟灵,异才间世。怜则韶光三月暮,蓂叶尧阶有四。正天启、悬弧盛事。金鸭亭亭书云篆,散非烟、南极真仙至。来为尔,荐…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5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