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①使我长百兽,今子食②我,是逆天帝命也③。子以我为不信④,吾为子先行⑤,子随吾后,观百兽之⑥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⑨。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
1.天帝:古代神话仙界最高统治者
2.长:动词,做首领。
3.子:你。食:名词作动词,吃。
4.命:意旨,命令。
5.不信:不诚实。
6.先行:在前头走为后面人开路。
7.之:主谓之间,无实意。
8.然:正确,有道理。
9.故:所以。
10.求:搜寻,寻求。
11.长:掌管。
12.遂:于是,就。
13.走:逃跑。

1.解释加点词语 。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2〉故遂与之行     (           )
〈3〉其不善者而改之               (         ) 〈4〉曾子之妻之市   (           )
〈5〉学而时习之   (      )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做首领②认为③对的④逃跑
2.①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②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③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①助词,无义 ②它,代狐狸 ③它,代缺点或错误 ④到 ⑤它,代学过的知识      ⑥的
4.狐假虎威  狗仗人势  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5.(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聪明或狡猾

参考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启示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道理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是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但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否则,自然会闹出笑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250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诗歌分题材针对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八类题材针对练习 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6
  • 《战国策韩二胡衍之出几瑟于楚》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韩二胡衍之出几瑟于楚》文言文翻译   胡衍之出几瑟于楚也,教公仲谓魏王曰:“太子在楚,韩不敢离楚也。公何不试奉公子咎,而为之请太子。因令人谓楚王曰:‘韩立公子咎而弃几瑟,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0
  • 左纬《梅花·几度寻春信》阅读答案

    梅花 左纬 几度寻春信,空归及暮鸦。 试摇枝上雪,恐有夜来花。 望月穿深坞,迎风在浅沙。 若同桃李发,谁肯到山家?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的“几度”和&ld…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15
  • 韩愈《题木居士二首(选一)》原文、注释和鉴赏

    韩愈《题木居士二首(选一)》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注释】 (1)唐宪宗等统治者,提倡佛、道两教,致使封建迷信泛滥成灾…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53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全词翻译赏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出自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0
  •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的诗词及鉴赏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