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初中古诗类试题训练及答案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7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的首联从传说写起有什么作用?
引用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抒发岁月流逝,人世沧桑的惆怅感慨,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为全诗营造出惆怅的氛围。
2.诗中首联中的“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颔联中的“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空余”表现了黄鹤楼的孤寂。表现了悲凉的意境 “空悠悠”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沧桑的感叹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致?
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这两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4.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5.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思乡之情(用烟波浩淼的长江烘托思乡的愁思,情景交融)。又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浓浓的思乡情怀。

7.《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8.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是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表达自己什么心情?
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唐诗直接》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诗人有笛声联想到梅花,有听觉诉诸视觉,描绘出与冷落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出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46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清江引·托咏

    朝代:明代 作者:宋方壶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剔秃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

    古诗文 2020年3月12日
    657
  • 《唐太宗吞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唐太宗吞蝗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75
  • 文言文《孙权劝学》、《师旷劝学》试题

    文言文《孙权劝学》、《师旷劝学》试题   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3
  • 张继《枫桥夜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以其画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5
  • 《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3
  • 子余知人文言文翻译

    子余知人文言文翻译   子余知人一文是出自刘基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子余知人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子余知人   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舟成,有贾人求掌工,子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