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    (2)予菊( 以为,认为
(3)实花中仙子也( )                    (4)余以为妙美妙到了极点
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译文: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4.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用原文填空)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参考译文】
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花中的仙子。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602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欧阳晔破案

    朝代:明代 作者:冯梦龙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

    古诗文 2020年3月3日
    606
  • 蟾宫曲・纪旧

    折花枝寄与多情[一],唤起真真[二],留恋卿卿[三]。隐约眉峰[四],依稀雾鬓[五],仿佛银屏[六]。曾话旧花边月影,共衔杯扇底歌声[七]。款款深盟[八],无限思量,笑语盈盈[九]…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0
  • 《假乐》译文及赏析

      《假乐》   先秦:佚名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29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

    古诗文 2022年9月4日
    2.5K
  • 《卖柑者言》文言文赏析

    《卖柑者言》文言文赏析   《卖柑者言》抨击了元末统治者及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还有社会当下的黑暗,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卖柑者言》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0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译文]  江边谁最先看到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临人间的?  [出自]   张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