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中述》阅读答案及翻译

中述
欧阳修
①君子所求于人者薄,而辨是与非也无所苟。孔子罪宰予曰:“于予与何诛①!”罪冉求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②。”二子得罪于圣人,若当绝也,及为科③以列其门弟子,取者不过数人,于宰予有辞命之善则取之,于冉求有政事之善则取之,不以不善而废其善。孔子岂阿其所好哉?所求于人者簿也。管仲功施天下,孔子小之。门弟子三千人,孔子独称颜回为好学,问其余,则未为好学者。闵损、原宪、曾子之徒不与焉;冉求、宰子之得罪又如此。孔子岂不乐道人之善哉?辨是与非无所苟也。所求于人者薄,所以取人者犀。    ②盖辨是与非者无所苟,所以明圣人之道。如宰予、冉求二子之不得列其善,则士之难全者众矣;恶足以取人善乎?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七十子之徒皆称好学,则好学者若是而止矣,恶足以明圣人之道乎?取人如此,则吾之自取者重,而人之所处者易。明道如此,则吾之与人其所由可知矣。
    ③故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所以求其全。圣人之道,本乎中④而已。
    【注】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③为科:评定等级。④中:指中庸。
1.从第①段看,宰予的“是与非”是指。(2分)
2.对“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B.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C.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D.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3.对第①段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门见山地提出君子评判人和事的具体态度和方法。
    B.孔子评判弟子与管仲的典型材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画线句借助反问句,排除了对孔子做法误解的可能。
    D.运用并列式结构,使本段的论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4.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2分)
5.简述“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在孔子身上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
1.是:擅长辞令的长处;非:白天睡觉的缺点。(每个点1分)  
2.C
3.D
4.内容上看,是对上文论述内容的补充;形式上看,使论证更加严密。(每个点1分)
5.文中的“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是指圣人评判人事的态度和方法是建立在中庸的基础之上的。(1分)孔子虽然批评宰予和冉求,但仍然取其“善”,不因其缺点而忽视他们的长处。(1分)这种不偏不倚评判符合中庸思想。(1分)
  
【参考译文】
君子要求别人的东西很少,但分辨是非时却一点不马虎。孔子指责宰予时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我能批评他什么呢?”指责冉有又说:“你们敲着鼓去攻击他就行了。”这两个人得罪了圣人,孔子好像和他们决裂了,等到评定学生等级时,挑选的不过几个人,因为宰予善长辞令而被他选中,冉有善长政事也被选中,并不因为他们的缺点而忽略他们的长处。难道这是孔子讨好他喜欢的人吗?只不过是由于对别人的要求很少而已。管仲的功绩造福于天下,但孔子却轻视他。有三千名学生,只表扬颜回好学,问到其他人,他就说,没听说谁是好学的。闵损、原宪、曾子等人都不在好学之列。冉求、宰予又这样得罪了孔子,难道孔子不喜欢谈论别人的长处吗?只不过分辨是非一点不马虎,要求别人的很少,别人向他学习的却很多。
    分辨是非不马虎可以阐明圣人之道。假如像宰予、冉求这样的人都不可列入好的一类,那么就难找到十全十美的人了,哪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呢?假如对管仲不去批评,那么从政的人只要做到这种地步就会停止,七十子都被称赞好学,那么好学的人只要像他们那样学习就会停下来,怎么能解释圣人之道呢?这样选取人的长处,我自己可以学习的就会很多,人们处世就会容易。像这样明白道理,那么我和别人运用的方法就很清楚了。
    因此说对别人要求少,并非掩盖他的过失,谈论别人不马虎,才可以要求他全面。圣人之道,建立在中庸的基础上。《春秋》的大义难道比这还容易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61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陈太丘与友期》

    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7
  • 《人有卖骏马者》原文阅读

      人有卖骏马者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9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怨情》全诗翻译赏析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译文]  只见她满脸的泪痕还是湿的,却不知道她内心恨的人是谁?   [出自]  李白  《怨情》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4
  • 李清照《满庭芳·残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满庭芳残梅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1]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2]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6
  •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4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翻译赏析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