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文言文课文复习模式

探讨文言文课文复习模式

  高三复习的时候,各学校大多有一个复习高一高二文言文的阶段。用什么样的课堂模式复习文言课文,才能使复习更高效呢?这是摆在所有高三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实践,就高三文言文复习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他山之石

  我在网上搜文言文复习模式,发现这方面的文章很少,可能是人们觉得这里面可供发挥的余地很小吧。尽管如此,有两篇文章还是值得一提。

  一篇文章是以《伶官传序》为阅读材料的《高考文言文复习》,该文中提到的课堂模式中的环节如下:①复习文学常识→②诵读全文,学生互相质疑→③学生做习题(主要是字词及翻译题)→④讲评→⑤把握文意→⑥鉴赏评价→⑦布置作业。应该说,这样的复习课中,各方面的要素都比较齐全。但是,这样的复习课怎么看怎么觉得像一节新授课,也就是说,课堂的容量太大。我敢断定,在高三的家常课教学中,很少有人愿意这么上。问题出在⑤把握文意环节和⑥鉴赏评价环节上,这两个环节占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作者的本意是训练学生对文意的综合考察能力,但是选这么一篇学生熟知内容的文章,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因为,如果学生熟悉了文章内容,对文意的综合理解就基本不成问题,此处训练价值不大。复习文言文,应该把重点放在多而碎的文言知识点上,而不宜像讲新授课那样复习文意。

  另一篇是沈国全老师的《观课与随感(4):文言复习课引发的思考》。沈老师在文中介绍了几种他听课时遇到的文言文复习课模式。这些模式大多以涵盖了课文知识点的讲义或练习为载体,让学生或课前做,或课堂上做,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评讲,评讲完也就基本宣告复习课结束。这种模式风行许多学校,特点是高效实用,能让学生迅速地通过做题和做题后的背诵记住应该记住的知识点;缺点是脱离具体的文本,略显枯燥,知识点的记忆能否长留脑中值得怀疑。沈老师最后介绍了自己的文言文复习方略,他的课堂模式是读读讲讲议议背背。这种模式由于是随文讲解,所以学生也并不感到枯燥,从而克服了上面几种模式中的弊病。但我认为,只是一遍遍地让学生在课文中记忆知识点,而不去做一些相应的课内习题,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我校的模式和改进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挺不错的高中,我们高三从五年前开始集全组的智慧,探索文言文复习模式。经过五年的摸索,我们基本形成了以下这个行之有效的模式:

  课堂开始,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此环节约占3分钟;其次,学生读背课文中的注释,此环节用时约20分钟;然后,教师强调重要的课下注释,并引导讲解课下没有注释但又非常重要的课文知识点(实词、虚词),此环节用时约10-12分钟;最后,学生互相提问。下课时,教师发给学生一张关于本课的课内练习,15-20分钟的题量,可以让学生课下做,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反馈课堂所复习的知识。

  我们这个复习课模式,一方面不至于太枯燥,因为它也是随文讲解;另一方面用练习题进行了强化反馈。实践证明,效果极好。但是,任何一种模式用的时间长了,难免会给人单调的感觉。今年,我再次复习高三文言文时,决定对它进行一些改进。

  我先后找了三批学生进行调查,每一批都含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批学生虽然对文言文复习课看法略有不同,但是有两点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一点是教师引导讲解重点字词可以放在学生读背之前,因为如果能这样,则学生读背起来,对于重点知识会更明确;另一点是可以在课堂补充几个课外翻译。于是,我对以前的文言文复习模式进行了改进。

  下面,我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一下我现在的复习模式。一上课,我用3分钟的时间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每一段请一个学生讲解没有注释的重点字词句式,教师补充总结,此环节用时约8分钟左右。重点字词句式梳理完毕,学生开始读书,看读课下的`重要注释,读课下注释没有但教师补充出来的注释,读课后的一词多义题,这一阶段用时约20分钟;看完后,为了巩固记忆,教师让学生每两人组成问友,互相提问刚才看的知识,此阶段用时约3分钟。在学生读书、互相提问的23分钟内,教师已在黑板上写上了关于以所有义项的习题和几个课外翻译。最后,教师让学生看黑板快速解决这个文言虚词,解决后学生翻译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以其弟子兰为令尹这两个句子,以活用以为的用法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课堂结束后,教师仍然发给学生一张关于本课的课内练习,以强化反馈课堂所复习的知识。

  这个复习模式吸取了学生的意见,先讲字词让学生心中有了重点,总结虚词以让学生在复习中逐步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课外翻译又在活学活用中培养了学生的翻译和迁移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模式是科学有效的。

  但是,我改进后的模式仍然难以完全避免枯燥的现象,如何让文言文复习课增添一丝亮色呢?是不是在每节课上增加一个(时间关系,也只能是一个)课文内容方面的最具冲击力的问题呢?我正在思索中,也希望能引来同行的探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81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虽有嘉肴

      【文言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55
  • 《旧唐书·王忠嗣传》“王忠嗣,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游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5
  •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大业中,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7
  •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阅读答案及翻译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66
  • 点绛唇闲倚胡床翻译赏析

      《点绛唇·闲倚胡床》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9
  • 《后汉书王梁传》原文及翻译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