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梁文言文赏析

惠子相梁文言文赏析

  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

  译文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梁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yuān chú),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魏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注释

  惠子相(xiàng)梁:惠子在魏国当宰相。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梁,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雏(yuān 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猫头鹰。

  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 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①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

  ②于

  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起飞、从

  于是鸱得腐鼠:在

  而飞于北海:到达

  ③之

  子知之乎:代词,鹓雏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助词,的

  古今异义

  ①非梧桐不止

  止: 古义:栖息 今义:停止

  ②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古义:在这时 今义:因果关系

  国: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特殊句式

  1、判断句: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倒装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

  发于南海,飞于北海(同上)

  3、省略句:惠子相(于)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83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新唐?列传文言文及答案

    新唐?列传文言文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杜让能,字群懿,擢进士第。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   李克用兵至,帝夜出凤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4
  • 《百家姓.仲孙》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仲孙》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姬允次子名叫庆父,因排行老二,故世称共仲。他的子孙遂以仲孙为姓,称仲孙氏。庆父乱鲁之后,弑父君主,畏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4
  •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5
  • “袁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阅读答案

    袁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生而警颖,有奇质。登进土,初授苏州府推官。石守昆玉,治苏有清卓声。以强项忤中丞某,中丞劾其不职。得旨,下所司勘问。一时李官惧获罪中丞,无敢直石守者。公…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5
  • 刘仁轨文言文全文翻译

    刘仁轨文言文全文翻译   刘仁轨乃唐朝名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仁轨文言文全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22
  • 亲政篇

    朝代:明代 作者:王鏊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8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