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感鹤》阅读答案

感鹤
【唐】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1】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2】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3】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唯怀稻粱,兼亦竞腥膻;
不唯恋主人,兼亦狎乌鸢【4】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注释:
【1】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淮南子•说山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
【2】翾(xuān):低空飞翔。
【3】矰(zēng):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zhuó):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用于射鸟,可以靠它收回来。
【4】鸢(yuān):一种小型的鹰,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也吃腐肉。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落笔即写鹤的耿介贞姿,高翔于田野之上的野鹤与翩翩轻飞的杂鸟形成鲜明对比。
B.“一兴嗜欲念,遂为缯缴牵”是说野鹤不幸被捕获,偶然变故引发了后来命运的逆转。
C.作者以“不唯”“兼亦”反复表现野鹤自甘堕落,与群鸡争食,与乌鸢为伍,令人唏嘘。
D.作为一首寓言诗,本诗以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为主,兼有议论,以浅映深,抑扬跌宕。
17.本诗以鹤喻人,托物言志。下列诗歌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4分)
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
D.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E.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18.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写在下面语段甲乙两处的横线上。(2分)
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看起来仙风道骨,常常用以象征长寿,(甲)      两个成语即用此意。白鹤翩翩然有君子之风,人们多将修身洁行而受到赞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也是高雅的象征,因此有成语(乙)      
①风声鹤唳    ②龟鹤遐寿    ③焚琴煮鹤    ④梅妻鹤子    ⑤松鹤延年
19.本诗题为《感鹤》,诗人借鹤的变化寄托了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6.B   17、A C

简析
在诗中作者用生动的的语言描写鹤的形象,以鹤喻人,含讽喻之意。表达了对清高孤傲、坚守名节的真君子的渴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3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中考文言文积累

    中考文言文积累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 玉楼春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庐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 赏析好一位同乡的林老史,身在国都,应卯官衙,却年年…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25
  • 斋居偶作――白居易诗词全集

    斋居偶作 [唐] 白居易 童子装炉火,行添一炷香。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床。 卷缦看天色,移斋近日阳。甘鲜新饼果,稳暖旧衣裳。 止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 岂有…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3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对比阅读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4
  • 《林逋论学问》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林逋论学问 原文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00
  • 高冠谷口招郑鄠的翻译赏析

      《高冠谷口招郑鄠》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