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过吴江有感》阅读答案及简析

过吴江有感
吴伟业①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②。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注:①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清顺治十年被迫赴京出仕。②月痕生:月属阴象,因而在古诗词中往往用来比喻外族。
1.请赏析本诗的构思脉络。(5分)
2.诗人康熙七年(1668年)春,从家乡江苏太仓往浙江吴兴,途经吴江,深有感怀。请从“落日”“湖势”“月痕”三个意象中任选两个分析其中深意。(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一:①首联:总写,概括了吴江形势,兼明时代背景。(1分)②颔联、颈联:由暗而明既是写景(1分),又分别暗示了清兵南下、人民离散(1分)。③尾联:诗又合二而一(1分),归结为故国沦丧,交游零落,身世凄凉,唯有感叹而已的悲凉情怀(1分)。
答案二:①第一层(一、二联):描写过吴江时所见的自然景色。首联:远眺,诗人走在黄昏的吴江道路上,远远望去,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县城一样。颔联:由远而近,写出方塔在湖中仿佛湖势在围绕着方塔移动,桥身很长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牵引而生。(1分)这两联动静相宜,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空明清旷的图画。(1分)②第二层(三、四联):叙事、抒情。颈联:写出吴江在赋税重压、战乱摧残之下的萧条景象。(1分)尾联:写故友离散,浮名累人。(1分)③整首诗由“过吴江”的描写、叙事到“有感”的抒情,既层次分明又互相渗透、密不可分。(1分)
2.①落日:暗示明朝政权已经彻底灭亡。②湖势动:暗示“逃赋”和“避兵”这样的人间风波。③月痕生:隐喻清兵南下之意。④这些意象均暗示出清立明灭的时代背景,表达了诗人故国沦丧的悲凉情怀。
【评分标准:意象深意分析,写出1个得2分,2个得4分;答出“亡国之悲”得2分。】

简析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吴江城外之景及心中的感受。后两联写吴江城内见闻及诗人的感想。抒发了作者身遇乱世的悲凉。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中,巧妙的叙事,全诗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描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凝练,含蓄。
前半首写“过吴江”,是叙事;后半首写“有感”,是抒情。然而,抒情之中,兼有叙事。首联“落日”,诗人离吴江还较远;颔联“月痕生”,渐渐接近吴江;颈联“市静”,表明已经上岸;尾联“把酒”,则是住下之后发现“交旧散”,才对“酒”兴“叹”的。全诗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描述,层次分明。因此,后半首既是写“有感”,又是续写“过吴江”。同样,前半首的“落日”,“月痕生”,暗示了明朝的覆亡、清兵的入侵,所以,它既是写“过吴江”,又是预写“有感”。可见,在本诗中,叙事与抒情,“过吴江”与“有感”,已经达到了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分割的地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4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6
  •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5
  • 锦瑟古诗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1
  •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西郊 杜甫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①市桥:在成都西南郊,又名冲星桥。 《西郊》是一首…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2
  • 道德经以柔克刚文言文翻译

    道德经以柔克刚文言文翻译   以柔克刚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道德经以柔克刚文言文翻译吧,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以柔克刚】   天下莫柔弱于…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37
  •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项脊轩志》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积累“始”“顾”等文言实词及“以”“为”等文言虚词   2.翻译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   一.字音辨识(每字0…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